青岛的排水系统好在哪,全国不怕水淹的城市青岛排水系统原因盘点

河南遭受特大暴雨后,青岛的排水系统受到大家的关注。青岛为何不会出现内涝现象?有人认为是和百年前德国人建成的排水系统有关。其实这里面问题复杂,并非仅仅如此。我们请青岛市政专家姜言正撰写了文章,对青岛的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


青岛的气候属于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中降水量比较大的时间集中在湿热多雨的夏季,约占全年的一半。据有关数据纪录,青岛年平均降水量约662毫米,青岛有本身地势的优势。尤其是老市区,基本是三面环海,而且整体还是北高南低的地形,所以基本有雨水较大的时候,水会整体往海的方向走,而浮山和崂山形成的丘陵地带的存在,即便雨水很大的时候,也不会造成北部的水像洪水一样大面积的向南部冲,而会沿着山分流,阻挡一下再入海。


德国人借曹州教案霸占霸占青岛17年,在统治青岛期间对市政建设和城市管网的铺设也是按长期殖民青岛的打算进行的。首先他们将城市的排水进行了雨污分流的设计和施工,借助于青岛的地形除了铺设管道排水外,还修建了多条排水暗渠和明渠,这些都是为长期殖民青岛所做的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人将德国人赶出青岛,青岛也就成了被日本人占领的殖民城市,日本人占领青岛后基本沿用了德国人的市政管理经验。

此后,无论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青岛的市政设施并没有因为政权的交替,进行大的改造,设计的办法都是仿照德国人一以贯之。1930年到1935年国民政府主政时期,明沟暗渠总计37条,达1.5万多米,青岛的地下水网基本成型。这一成果享用至今。

青岛的古力

解放后,青岛除了利用原来的地下排水系统外,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沿袭了原来殖民时的排水网络,并加大了新的管网建设和改造,在今天还有一些暗渠和明渠仍被使用。比如小港一带的地下暗渠,像市北区青海路、大港一路的暗渠,原台东的昌乐路明渠,原四方区的杭州路明渠等。特别是杭州路上的明渠,某段时间用混凝土板覆盖上面建起了网店房供经商使用,没几年由于城市排水的需要,就全部进行了拆除,并恢复排水渠道,并同时对海岸路一带的水淹片进行了根治,对老胶济铁路桥西侧的排水泵站进行了改造等等。

雨水的收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管雨水落到房顶上还是道路上,归根结底都会汇集到地下排水系统或明渠。这与城市的道路紧密相关,更和地势、坡度走向等相结合。青岛还有一个排水问题,就是一定程度上受海洋潮汐的影响。当遇到天文高潮期正值暴雨倾注的时候,特别是瞬间雨量过大排水会受阻。因为地下排水的管道,胸径是按主次分布的,不可能将每条管道设计成一样的胸径。小区内的排水管道也是分主次的,排水的流速也是不一样的。当遇到大水时,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渐地消退水位,道路积水现象才会逐渐消失。

据我所知,青岛市政府每年都会拿出一大笔资金对明渠和暗渠进行疏浚,这一做法也是为保障雨季排水畅通所做的必要措施。比如贯通青岛中部的海泊河就是一条排水明渠,近些年在某些地段进行了有效的合理改造,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带,也是城市排水的主动脉。

海泊河

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既然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它的管理者至关重要。如今青岛的雨污分流已经成了全国的表率。对水的利用也是一个城市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青岛先后建立了海泊河、李村河、团岛、麦岛、娄山河及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与城市人口比例都位于全国前列。据了解,青岛的海水淡化利用更是全国第一,分别建设了百发海水淡化厂、董家口海水淡化厂等。今年又开工建设百发二期海水淡化厂,日产生活淡水有30万吨的规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梦凡,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ysmvp.com/fenxiang/181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209707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