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真的好做吗,做亚马逊年入50的保姆级攻略
这篇文章,(是为生财带盐的)是一年前那篇“一名小透明的逆袭之路”文章的续集,也可名为《一名小焦虑的聚焦之旅》(嘿嘿终于来啦~~) 欢迎追更!
全文8000字,阅读仅需5分钟。主要讲述这一年来从“焦虑转为聚焦”的成长、月收入翻10倍的收获和总结,同在生财滋养,与诸位共勉。
文章分几个部分展开:
一、空白期:小透明初入生财
二、成长期:从迷茫焦虑到聚焦
三、进阶期:在新项目中逐渐开悟
四、破圈期:感谢生财,共同成长
————————
一、空白期:小透明初入生财
2019年7月22日,在经过一番咨询了解和斟酌之后,在原价1650元的时候加入生财有术,编号6048,是第三期的“老”会员。之所以没在418第一时间加入,有两个原因:
一来,2019年之前,我都没怎么参加过知识付费,一直处于自己的封闭圈。两三百元的星球和训练营都很少参与,更别提上千元的社群了;
二来,门票的费用,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那时候,在酒店当一名销售经理的我,月收入不过八千元。
加入生财一年时,工作月收入依旧;开始副业并赚到工资外的第1000元;
加入生财15个月,还在原岗位工作,涨了一点工资;但因生财获得的其他收入,早已赚回了百倍门票;
ps. 20年写: 一名小透明的逆袭之路
(https://t.zsxq.com/6EAMbyf 可点击链接直达)
加入生财两年多,也就是现在,已经离职满一年,成为了自由职业者。因为在生财结识到了人生贵人,获得的全方位帮扶,使我在亚马逊的新手赛道上获得了不错的收入,目前月盈利是去年月薪的8-12倍。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可能知道,去年此时,我得到了一个改变人生的宝贵机会,所以这一整年,我只做了一件事:把握住这个机会,全力以赴。
当然,如你所见,我的运气依然远超实力,一直以来都是这样。
实话说,这结果是我没敢想的,简称超预期。毕竟,半年前深陷谷底之时,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再撑一段时间,为期半年。时间一到,若依然没有起色(没有盈利势头、潜力),计划在十月份终止亚马逊的进修之旅,回去上班。
所幸,一年时间到了,结果还算满意。每月的净利润数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在9月份找到一位圈友成为合伙人之后,对之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目前在向年底旺季冲刺,以期获得2~3倍利润。
前几个月,发生了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令我彻夜激动——爸妈愿意尝试过来广州住,我“赚钱之后的梦想”(移动办公,跟爸妈多待一起)提前实现,租了一间很大的房子,是一个家的感觉。现在,每日三餐能吃到妈妈做的饭;仓库里忙的时候爸爸主动过来帮忙;周末兄弟姐妹们休息过来聚餐,每周末都像春节过年一样,我成为了最幸福的人。
回顾这一年,低头赶路、投入在自己的亚马逊小生意上;现在,适合抬头看看天空,简单写一下这一年的历程。
二、成长期:从迷茫焦虑到聚焦
说来很奇妙,现在我身边所接触到的人,线上所有常联系的朋友,都是生财圈友,加入这个圈子后,我的人生也被慢慢打开。
1. 躬身入局:一个项目
从传统酒店行业跨越到电商项目——亚马逊。从不知道如何注册一个店铺到现在手里有十余个盈利数额不一的产品,两个店铺。深知,我还是一名入学不久的学生,还有很多要摸索学习。
对于新领域的一无所知,令我感到恐惧,我意识到自己实在有很多知识需要填补,于是开始主动创造专注的环境,拒绝一心多用。
这期间舍弃了很多事情,包括很喜欢的社交等。每个人能够同时关注和专注的事,其实很难超过三件,对很多人来说,只有专注做一件事才能做好。我曾经也非常羡慕可以同时做很多事的人,但现在发现,同时做很多事的人,其实效率非常有限。
「慢慢地用心做一件正事,要胜过毛毛躁躁做一堆傻事。」
沉下心来后,开始做每周复盘,某天我想到:干脆写到公众号公开好了,也许能对其他新手也有启发。(没想到这个举动,给我带了很多意外惊喜,包括看着我进步的朋友持续提供的协助;现在的合伙人,也是因为常看我的文章而对我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欣赏)
2. 朝夕相处:一帮同伴
在决定躬身入局亚马逊后,我和几个朋友合租了一个办公室,简称“众创空间”,大家聚在一起办公,各自独立,分摊租金。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整个办公室的小伙伴都是生财的,曾有一个不是,也在我的推荐下加入了。到此,我们408就变成了一个神奇的(生财)组织,嘿嘿~~
时不时会有一些来408游学的小伙伴,也无一不是生财圈友。我们也会提前相约去线下见面会,一起蹲生财的重大活动。
在这个因生财发现项目并躬身入局的过程中,我发现,人脉在互联网时代,不再局限于自己身边所接触到的人。
以前,每个人的生活圈已经相对固定,同学、朋友、同事的人脉都相对有限。加入生财之后,就会打破这个固定圈层,各行各业的朋友,因为同在一个凝聚力强的社群而产生信任,更因为某种相似的价值观而走到一起。
就像我们生财408办公室,本来有的人在广州不同的区,有的在北京,有的在成都,后来,都因在生财有术的缘分,聚在了我们的408这个一百来平方的空间。
经常因为seven和古辛的日常对话笑得人仰马翻,两位挚友不谈怎么赚钱,反而天天讨论中午几点吃饭,下午茶要点什么,买什么水果,谁去洗,周六几点爬白云山。跟志同道合的人待在一块,何止快乐。同在一个工作环境里,不是同事,而是朋友。这种感觉,以前没有体会过,竟是这番别致。
3. 惺惺相惜:一个合伙人
上文提到,因为有生财的背书,同是生财人,我跟合伙人迅速合拍,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成为深度信任、紧密联系的合作关系。
起初,ta是我公众号的读者,这一年来的文章,ta说有的会拿出来反复阅读,获得一些新知。能给读者提供一点点帮助,这也是我写文的初衷。想不到的是,在我文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后,ta主动来加我微信提供解决方法和协助。在这种互相帮助的长期陪伴中,我们渐渐走得更近,直到成为合作伙伴。
合伙人来了之后,我的店铺营业额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一名资深运营,ta用下班时间帮我运营店铺,每天晚上蹲点调整广告出价等。
我们刚合作那时,我交给ta一个链接,告诉ta:这个产品很想做起来,但是一直推不动。
没过两天,ta将产品从一天1、2单推上为一天20单,我瞬间惊呆了。本以为不知道要卖到猴年马月的三百多个库存,没过几天濒临断货。我跟ta说的最多的话是:太牛了!你太牛了!怎么做到的?
很感动,合伙人有天跟我说,ta一直关注我的公众号,知道我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他们几位一起追更我文章的朋友私下都说:无关任何,很希望我能做起来。
在找这位合伙人之前,我曾经试过招聘,面试过几个,不合适。要么是有经验的,不愿意来到确定性不高的创业初期小公司;要么是没经验不嫌弃的,我却不知道如何传授连自己都不精通的运营知识。最后,还是在生财这个共同的社群,找到惺惺相惜的人,不愧是一个宝藏资源圈。
4. 环境养分:一群朋友和前辈
虽然基本没有时间精力外出社交,但线上常联系的几个好友,一一细数竟都是生财圈友:
albert,君子。经常过来游学,总会给我们买哇哈哈的奶茶,顺利实现奶茶自由。这个超级优秀的大男孩,常常愿意分出宝贵的时间帮助两方朋友,在他身上看到“君子成人之美”的优良品德。
良辰美,善良。以前常看到他在圈友的文章评论区发表长文回馈,没见过面有些陌生,后来逐渐熟悉。他是我见过的特别特别善良的、奉献型帮助他人的稀有品种,我也十分珍惜有这样一位朋友。
小蚁,高人。有次我们走过珠江边,有人在钓鱼,他问我有没有现金,然后去跟钓鱼的人买了钓上来的几条鱼。我们提着鱼往前走了几步,他把鱼放生了。是他,提升我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他的使命感:让身边的人都幸福,人生不仅是为了赚钱,还有生活、家庭等很重要的事情。
蕣,好学。常在我的朋友圈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调研报告”,聪明又好学,年纪很小,主业比我所知的同龄人高出两三倍,副业宏鼠标基本垄断了市场,(据半年前了解的信息)是主业收入的五倍以上,也在亚马逊的新领域埋头奋进。
CC,美学。跟CC的交流不多,常态是默默跟她学习,她有毒辣的眼光和洞见,今年在沟通上有一个很大的进步来源于她的教授——适当示弱。她对我的鼓励很多,还说,希望我需要投资的时候联系她。
张哥,从容。年初粉上的年轻男神,在看他的直播时深受震撼,用自己的实力影响、鼓舞、帮助很多年轻人。上个月邀请我到他的线下见面会当嘉宾,给予我跟偶像近距离接触、学习的机会。
Lissa,奋斗。见过一次面,在深圳线下见面会地点旁边的早餐店,隔了一张桌子,没来得及聊天。我们见证彼此的创业(艰难)之路,而她的链接能力,也值得我学习。
强哥,亲和。一个我当初战战兢兢加上微信的牛人,在我公众号发表文章后,主动私信我鼓励我:三年不轻易换赛道。我也注意到,他很愿意跟“小辈们”们互动,这就是我理解的亲和。
还有很多圈友,近期断了联系,心里记挂彼此(这么说有点肉麻,但事实如此)。不仅有一个个鲜活的人陪伴,还有一篇篇精彩的精华文,在最近稍微能喘口气的空隙里,被我打印出来细细品读。
三、进阶期:在新项目中开悟
1. 找到愿意带你的人
这个很重要,也很难。我非常幸运,有一个手把手带我的资深老师。这也是我在一年前辞职后,对比几个就业机会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初入任何行业,离不开一个底层逻辑:守、破、离。在此贴上刘小排老师的文章 如何真正用好别人的经验和认知? (https://t.zsxq.com/nQBuvZv ←可点击链接直达)我拜读了很多遍。前期最重要的是“守”,听话照做。
愿意带你的人,会站在他的过来人视角,帮你找到适合新手的赛道,在亚马逊这个项目里,我的老师帮我找到适合的赛道是:”红海中的蓝海“——细分人群。
举个例子(理解概念就行,不一定有这个产品),卖筷子的人很多,卖给小孩用的筷子也不少,但卖给盲人(特定,小众人群)用的筷子,就不多。
目前我做的产品里,带来月利润5w+的单款产品,很容易做,竞争不大,单价利润相对偏高,就是给一个特别细分的人群提供的。不过,对应来说,壁垒也不高,很多新手都能做,明年会开始寻找第二阶段“破”的可能。
2. 学习点亮整颗技能树
个人小卖家做亚马逊,需要身兼多职。选得了品,做得来调研,聊得了供应链,会一点沟通,时不时当打包工,定做外箱要头脑清晰用一点数学,有点审美基础,告知摄影和美工你的产品呈现需求,写得了令人心动的文案,最好还要会一点运营,打打回报率高的广告,等等。
实在没办法三头六臂,至少要每一项都及格吧,这一整条链路下来,构成了一个产品,每个技能环环相扣。
不会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在还没能力调动资源之前,只有学。
不过,学习有多种方法。相比于闷头自学,我更喜欢向前辈请教。在这一年里,帮助我供应链、运营常识、拍摄等的各有代表。也是在这一来一回中,建立了更坚固的关系。
在求助方面,脱不花老师在《沟通的方法》里面讲到,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对此我深有同感,为什么我向别人请教、提问、求助,会有“一来一回”的说法呢,不是(答案、解决方法)“来了”之后就没了吗?
我学习到的回是“反馈和回馈”,这个问题解决之后:
①类似的问题出现后能自主解决的案例,有没有主动跟前辈说一声:“谢谢教会了我某某技能,这类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真是太感谢了”;
②有没有阶段性的主动报告,即便没有问题了,也告知对方现在走到哪一步了,谢谢ta曾经的帮助;
③有没有关注对方是否遇到其他问题,刚好你能帮得上的。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么一个有趣的说法:为什么人更倾向于帮助帮过的人?欢迎后续(或者评论区)探讨。
3. 及时止损与不下牌桌
初期,行业标杆就是最好的老师。产品所在品类的最强卖家称为标杆,我把“标杆级别”的强劲对手收藏并标记为“学习对象”,最开始我们什么都不懂,怎么做好一个链接,就去像素级模仿、学习优秀对手,看他们图片怎么呈现、链接怎么写,A+怎么编排,视频怎么拍的,这些都值得沉浸式学习(不说话的,旁若无人的,悄悄地,耐心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中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要动手了。难免会有失误,这很正常,应该允许自己有一个试错期。不过,最好设置试错额度,在不断跌倒和爬起之间迭代。在今年四月底,我听从老师的建议,选择走容易一点的产品方向。我把当时的全部资金压在这批货上,心里也没有底,当货代来拉走第一批新品时,我瘫坐在这堆产品之间,默默的看着它们。
回到家后,我开始淌眼泪,我知道这一批如果测试不成功,我就要下牌桌了,因为没有更多资金了。其实,资金不是问题,能力才是。如果不行,再多的钱拿过来,只会沦为:宝马变摩托,摩托变单车。
只要坚持不下牌桌,开始做好第一条链接,就能总结出规律做出第二条、第三条。龙珠群之前出现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退出者会补贴坚持者。
4. 扩充资金不足怎么办
到后期,产品做起来了,扩大规模(做多个产品,加大补货量)需要更多资金。7月底,开始筹备年底旺季的补货计划,我甚至开始准备借钱,大概50万。现在回过头看,其实不需要那么多钱。
亚马逊生意,赚的钱都压在库存上边,虽说赚了多少钱,但如果还要继续赚,就得把钱继续投进去用来买货。手里是没有流动资金的,正因为这样,投入的钱越多,产品也压得更多,风险也会更大。
当时有位朋友跟我说,ta用房产做抵押,能贷出几十万借我。我很感激,不过婉拒了。但我更加坚定了,一定要好好做这个生意,不辜负大家的好意。
当时的周更文章 想尽办法筹钱等待机会 | 记亚马逊D267 (https://mp.weixin.qq.com/s/1GqJGWXaTFHPJvwDwmc5eg ←可点击链接直达)发出来之后,一个素未谋面的读者给我留言,令我动容。以下是留言原文:
偶然关注,看得出来你很乐观。
福兮祸所依,要谨慎。看得出来50万对你来说不是小数目。
第一个问题,这50万如果打水漂,承担的起吗?
第二个问题,如果承担的起,风险点在哪,你能否控制?
第三个问题,有后备方案吗?
一句话就是,做好风险控制,不要去赌自己不能承担的风险。
句句在理,我认真思考了ta的话,加上老师让我千万不要去乱贷款,我停止了这个借钱计划。
没过两天,问题竟然轻松解决了。
是这样的,愁眉的某个晚上我突然想到:能不能跟供应商沟通账期呢?相当于让他们给我免息贷款,拿货不付钱,一个月结一次。只不过不用一次好几万那么多,供应商很多个,分摊出来,看对方产品的单价,有的几千有的上万。
后来联系了几位,有的愿意有的不太愿意;针对高客单价的供应商再沟通第二轮之后,基本都达成了口头协议,愿意相信我,让我一个月结一次帐,有的还同意让我到1688上给付赊账,相当于借我两个月的款项。
两三个月磨合的时间里,我每个月准时给供应商们付款,有的供应商老板很忙我还会追着还款,信任值在这些交易中稳步提升。这个月开始,补货数量翻倍,基本都要欠每个厂家好几万,不过都不是问题了。
又过了几天,几个看到文章的朋友主动借钱给我。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收下了,珍惜这份好意——有十来万。其中,就有生财的圈友。同时自觉承诺大家,半年内如数奉还+10%利息作为感谢。
四、破圈期:感谢生财,共同成长
有幸加入生财,在这两年多时间的浸润下,我自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知不觉中,已经成功告别了过去好几年感到焦虑不安的环境。
于我而言,生财就是那个我曾极力想向上融入的圈层。关于破圈,曹大一篇文章 聊聊关于“破圈”的话题 (https://mp.weixin.qq.com/s/NeR3B1Tg_9X2jxDuXcIgpw ←可点击链接直达)说到:
什么人适合去破圈?
首先是对现状不满意的人,这是破圈追求的动力。
其次是对其他领域充满好奇心的人。只有好奇心才会驱动你不断摸索前进,主动寻求信息,知识和认知提升,完全靠人手把手带,我觉得都没戏。说自己啥都不会,也没概念,有没有老师从头教,这种除了被收割没有其他的可能。
第三是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挑战的人。
破圈不容易,无论是面对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语言,还是面对新的人际,新的社交网络,都需要足够强大的信心和勇气来应对。
无法满足以上三点的人,我不建议去做破圈挑战。
回顾自己这两年多来的历程,正是如此,可以说:啊!终于破圈了。
刚加入生财时,只会刷帖,不敢说话;过了大半年准备发表第一篇文章时,怕不符合发帖要求被删除,没准还会留下不好的印象。感谢生财的包容,现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有一帮志气相投的朋友,其乐融融了。
1. 成员之间交流、启发和进步
从20年10月,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龙珠见面会后,我更加感受到这种能量流动率高的社群氛围,除了线上互动,线下见面大家也不眠不休地积极交流、相互启发,见面会的那两天,我每天只睡四个多小时,却比任何时候的状态都好。
诚然,我本人在身边的圈友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知识和应用实践,也看到这社群里,不同行业之间的圈友相互启发和陪伴成长。
去年某一天,家蒙哥给我发的一句话,我很受触动,一直记得。虽然我知道是这样,但那时候从来没有人这样对我说出来。在这句话里知道他对圈友的真正关心,他怕我飘着,不落地。很感动,默默记在心里。
再者,这一年来的宝贵机会和事业起步,来自于圈友(我的老师)的毫无保留教授和悉心提携。在这过程中,我公开了每周的学习心得作为复盘,也遇到不少圈友问我关于亚马逊的大小问题:很开心有机会力所能及帮助大家,能传递这份能量。
上周某天深夜,跟供应商沟通一向行云流水的我,遇到了一个极其不能接受的意外,情绪很难平静下来。第一时间想到生财一个圈友,他在之前的精华文中关于“与供应商的沟通”给我带来极大的帮助和指导。平时我们也比较少联系,去年杭州的龙珠见面会之后不仅没再见过,聊天都没几次,不过好在线下见面会那次建立了足够坚实的关系。
我给他发了一句:我有个事想请教你。
他马上回复。后来,我们聊了很久,直到我不再因为供应商的问题生气,直到开始说一些今年各自的生活,直到各自的趣事哈哈大笑,直到...我的手机没电自动关机。
小蚁老师有篇精华文,标题写得特别好,叫做“高成交率的销售,本质是能量传递”(文章内容也写得很好,还有幽默生动的例子),在这里我也想说:高质量的社交,本质上是能量传递。
2. 论持续优化个人的所处环境
我的职业生涯里,曾前后在两个公司就职。由于我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一直在“找出路”。
第一份工作的状态是:
工作时间太长,忙到没有任何时间学习, 周围的同事常常满脸疲惫,无精打采。我们每天早晨七点出门,没有任何情绪地洗漱、换上西装、化妆,下楼坐上员工班车,把我们托运到公司, 开始不停地工作, 直到晚上十一点回到宿舍,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
我们都是普通人, 在那种忙碌环境中, 一个人很难独自摆脱影响, 越是这样越要不断主动地优化成长的环境。有机会逃离这个环境,我来到第二家公司:
公司编制合理,分工明确,基本能在下午7点左右处理完工作, 在食堂吃完晚餐,8点回到公司安排的“珠江边豪华公寓”。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健身、阅读、学习.......而且我发现公司销售高手比比皆是, 我默默地从同事身上学习更多的销售话术,比如如何婉转拒绝客户无理要求。
同时我感觉大家都很安逸,很享受当下的工作状态,很多打算就这样做到退休。但我不想,我看到顶头上司、上司的上司他们的样子,就是我在职场五年后十年后的样子...
在第二份工作期间,有幸了解到生财,我发现了一片完全不同的天地。曾无处安放的“模糊又坚定的雄心壮志”找到了一点共鸣;迷茫又不知从何寻求答案的状态渐渐有了变化。以前在的环境里,常被问:“那么努力干什么”?觉得身边的人都不是同路人,转头却在生财遇见一大堆“知音”。
去年,我又有机会离开第二个环境,开始自由职业,融入生财圈友周围的环境,直到现在。我感觉,终于来到了我该在的地方。
3. 成为生财里的一道独特激光
这个概念第一回清晰地植入我的脑袋时,是来自于光合老师在线下见面会所说,同时他也在文章 普通人如何破圈成长 (https://t.zsxq.com/nmUFYNb ←可点击链接直达)说到:
“成功是一种时间积累现象,成长也是缓慢的。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压倒性的时间投入,日拱一卒,成为一道激光,就能穿透所有圈层,一往无前。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会高估一年的变化,也往往会低估十年的变化。一道坚持十年的激光,力量不可想象。 ”
当时听完,我的理解是:沉住气聚焦一件事,像一道激光一样穿透领域,成为最亮的仔。如今,我再读这篇文章,又有了新的理解:
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难的。有的人,一辈子也未必找得到。比如我,至今还在找。
虽说亚马逊是我在生财发现的第N个项目,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这个项目我才得以真正积累人生的第一桶金(有幸的话应该一两百万)。不过,这个领域并不一定是我所擅长。
相比之下,老师简直就是天选之子,他在几年内靠自己的摸索打造“蓝海方法”,带领团队冲向千万年利润;当看着他讲产品时,你简直就像进了电影画面一样,能看到一向内向少言的他浑身发光,旁若无人,仿佛变了一个人。
而我,基本上没有什么电商嗅觉,拼尽全力再加上超多的运气(风口),惊险换得这点小成就。
很多圈友、老师早已成为生财里的一道独特激光,当我们说到某个领域有哪个专家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人。这就是激光的威力,找到所擅长的事情,一边开心的钻研,一边轻松的超越,也是我们可以向往的方向。
最后,如果你也跟我曾经一样感到焦虑,送给你一段我珍藏的话,是老师很久以前发给我的(来自圈友@李晨),一直很受用,共勉: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人们更愿意帮助努力的人,这是线性成长转变成跳跃性成长的门槛。你的努力被别人欣赏,有人愿意拉你一把,那就是跳跃性成长。
个人努力是安身立命的后盾,也是值得别人的信任和帮助的标签。
其次,要尽早打造属于自己的成功案例。成功的经历能帮助你更好的成功,让自己有做成事的自信,也给别人一个相信你能成事的理由,这是做事的基础。
人只要不断往高处走,登上山顶见到的也是山顶上的人,视野角度,思考方式都会不一样,这是做事的格局。最后,无论我们制造的“成功案例”是大是小,靠实力还是好运气,其实都特别有用,真的。
人若无名,专心练剑。
谢谢你耐心读到这里,希望我在生财的故事,对你有一点触动或启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梦凡,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ysmvp.com/fenxiang/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