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红利行业有哪些,下一波红利超网时代与超网红利分享

大家好,我是TARO.ai的CEO,我的经历非常简单,毕业之前在 Google 实习,毕业之后去百威啤酒做销售和市场,看到天花板之后,正好碰上好朋友创业,方向是内心一直喜欢的互联网,于是 2010年回到移动互联网,懵懵懂懂的踩到移动互联网这个新世界开启的大门上。那个时候我们做的是一个移动IM,叫个信,比微信发布还早半年,虽然没有做成,但是非常幸运的见证了整个移动互联网从最初萌芽到衰落的整个的发展过程。2013年开始,我建立了现在这家公司,开始主要是做工具类的APP开发,前后做了十几款产品,有两款相对成功一些,赚了些小钱。在16年逐渐再次感受到10年时候那种万物初生的大潮开启的样子,于是砸锅卖铁,把前面赚的钱全部投到了现在 TARO 这个AI智能硬件项目上。 我们做的比较成功的两款产品都是我们首创的,一款是隐私桌面,用两个不同的手势解锁两个不同的系统,很受广大男士欢迎,我们停止维护4年了还有新增和付费。还有一款是红包神器,自动抢红包,累计做了1000多万用户,巅峰的时候一个月帮用户抢2亿的红包。这两个都是强刚需的产品,现在其实都基本变成了安卓手机的标配功能。 回头看起来我们还是挺幸运,因为总体趋势还算对,虽然犯了很多错误,错失了很多赚钱的机会,但是检漏还是赚了一些小钱,整个的这个过程也让我对于产品,流量,趋势的关系有了很多的认识。亦仁圈子里的都是流量高手,所以我一会就想抓紧这个机会聊一聊我对于下一个5年流量的趋势思考,这些思考很多都很初步,希望圈子里的大佬们多多来讨论指点。 我在互联网这几年总的感觉就是,流量生意赚小钱容易,赚大钱难。这是一个聪明人太多的地方,APP时代,一个赚钱的项目一周就有人跟进了,公众号时代,带量的玩法,一个小时就有人跟进了。还有像大黄哥这样天天盯着别人广告投放来分析利润情况的。在一堆这么努力的聪明人中间,信息很快就被摊平了。那么,赚到大钱或者说积累到赚大钱资本的机会,一般就只剩行业早期的红利期,所以,找到下一个红利,是所有在做流量的生意的人,都很关心的问题。

就是因为跟进的速度太快,所以一些小的创新,小的变化,在行业里,通常都带不来大红利,也许会带来赚一票的机会,但是因为竞争格局,利益体系,基本上都固定了。所以,通常都带不来像当年微商,公众号,比特币这样大的红利。所以大红利在我思考下来,一般都是大部分人开始看不懂,看不上的,才能带来真正的本质性的大红利,而这种大部分人看不懂,看不上的机会一般都来源于新维度的增加,就是对整个产业增加了过去完全没有的新的维度,所以识别新维度的就是赚钱。 我自己曾经有过非常痛彻的,错过几个亿的经历,13年初当时我手上有每天200万的App新增,1000万的日活,而那个时候微信是有口子,可以直接把这些用户导到微信的公众号上的,但是那个时候的公众号还非常的早,基本上没有盈利模式和资本价值。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认为APP用户是更值钱的,所以把这些用户拼命在app里面去做变现,但是实际上却忘了把他们放到更好的公众号里面去进行沉淀,后来一算,让我们错过了8000万以上的公众号粉丝,13年的8000万粉丝啊,真是可惜的错过几个亿。因为这次打脸的经历,所以我对于以后的新事物都谦卑了很多。也就是因为这个经历在2016年到17年我感觉到了下一个大的,比移动互联网还大的时代红利正在到来。 说这个红利之前,一定要先简单回顾一下,上一波移动互联网的浪潮。 归纳起来,移动互联网增加了1.5个新的重要维度,0.5个维度是上网,从过去的固定地方上网,变成了随时随地可以上网,而另一个更重要的维度变化确因为太自然,而已经被很多人忽略——触摸式交互。现在大家已经觉得触摸太自然,太理所当然,但是回到2009,2010年,大家那个时候买iPhone的理由其实并不是因为它放音乐好,打电话好,而是因为它可以打愤怒的小鸟,可以切水果。而正是这个非常重要的原始维度改变才让用户有理由改变使用习惯,顺便接受了GPS,重力传感器这些次维度。而这些维度的增加就像从二维平面的世界中一下撑出了一个三维世界,当这种世界扩张的时候,不是成长50%,100% 而是几十倍,几百倍,指数倍的增长,只有这种增长,才能快到巨头反应不过来,快到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应不过来,才能真正带来大的机会和红利。

我很幸运的在移动互联网开始的时候感受过那种突然撕开新世界的口子,万类霜天竞自由,所有人在一块大荒原上跑马圈地狂奔的感觉。那种一旦感受过就终生难忘的感觉。 从今天往回看,那些产生奠基性影响的产品往往是遵循这样一个改变规律: 新交互(新体验)- 包围性体验 - 新生态。 新的产品往往是因为一个前所未见的成功交互带来了快速的单点突破,带来大量用户涌入。随着用户涌入,产品公司发现用户往往有不止核心点的其他关联需求,于是将这些相关的需求都予以满足,并且利用用户的粘性或者流量优势组成庞大的需求矩阵,当这个矩阵继续以指数增长的时候,有时候就会发现只靠公司内部的能力无法满足,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合作者或者众包来满足需求,这个就是新生态。 如果以微信举例子的话,就会发现这三个点是,发语音的新交互带来第一波用户涌入,在微信有大量的日活用户之后,沉淀用户时间就变成自然的包围性需求,朋友圈就是对应的包围性功能之一,而随着朋友圈的时间沉淀需求增长,用户UGC的内容不够,那么就要建立众包的内容生产源,这个就是公众号的新生态。 类似的去看, 滴滴 从手机上叫车这个是新体验,专车,顺风车,代驾是包围性体验,再到二手车,油,车后市场,租车公司就是新生态。当下最火的以 滑动即观看 这种新交互崛起的抖音(抖音和快手真的不是一种产品,快手还是传统的点击-观看,本质上还是优酷),一定会发现把短视频作为长视频的介绍片,让用户顺手看长视频是自然的包围性需求,然后一定会进入到长视频内容的制作生态(当然更可能的是结合短视频生态,用类似5分钟剧,5分钟脱口秀这种形态慢慢挤占长视频市场) 所以从红利的角度去看,对于产品公司最大的红利就是新交互,这永远是大潮的基石。而对于流量公司来说最大的红利是新生态刚刚建立的时候,这是和大树一起成长的最佳时机。 回到对于下一个红利浪潮的看法,近几年来很多人的看法是物联网,因为万物互联啊,听起来就比互联网高级。但是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个大的浪潮,至少在消费品领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是物物相连,和人没啥关系,本质上没有新交互。没有新交互就没有新维度,当然就没有大潮。举个有趣的例子,2014年开始,杭州就有一家公司做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器,就是一个可以用手机APP遥控的红外线发射器,能够用APP控制所有的家用电器开关。当时一听我就很兴奋,第一时间买了一套放在办公室,结果发现没有人用。我问大家为什么,回答是:“拿手机,打开APP再打开空调,还不如我叫一下坐在空调旁边的同事方便”。这个就是问题的本质,万物互联了,但是入口还是APP,所以没有交互改变,也就没有用户习惯的改变。非常有趣的是,还是这家公司,到了2018年就出货量大增,融资大增,他们做了什么改变呢?什么也没有,变化的是市场上的智能音箱卖了很多,所以,用户发现通过和智能音箱说话,智能音箱通过他们的红外线发射器控制家电就很方便。这个就是我要说的重要的下一浪,因为新交互来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就是每个人虚拟世界的入口,当关上手机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关闭了虚拟世界的大门,所以整个这个时代,人都是主动连接进入互联网的。而下一个时代,我把它叫做 超网时代 Hypernet Episode, 人类将不再有主动联网这个动作,相反我们周边的一切:电视,音响,桌子,椅子,墙壁,机器人...都会主动的观察我们,并把我们的交互反馈到云端,并根据云端和终端的信息给我们进行反馈,也就是说人将被万物包裹着连接到互联网里,而交互的手段就不再是触摸,而是声音,手势,表情,体态,这些更自然,更容易被人们习惯的交互方式。这样巨大的交互方式改变,意味着巨大的新维度注入,让我再一次听到了新世界撕裂的声音,而这一次,十倍,百倍于上一次。 对于趋势的预测,只说趋势而不说趋势到来的时间就是耍流氓,对于超网时代的交互方式,每个人其实都在好莱坞电影中无数次的看见,基本上没有人怀疑这个场景会实现,但是很少有人相信,这个场景马上就要到来。 今天我必须强调,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了,2019年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2010年,2020年-2021年大概率上就是超网设备爆发的时代,2020年很有可能被称为超网元年。这样预测的原因是因为随着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发展,有几件过去无法突破的事情现在已经实现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听觉交互识别和视觉交互识别, 简单些说就是,计算机终于能听懂和看懂你的表达了。这个技术已经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黑科技,而是我们TARO这样的头部小公司已经完全掌握和应用的技术,所以当技术的大改变快要普及的时候,大潮就来了! 从今天往未来望去的时候,最有趣的往往是猜测未来人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我们这样的产品人,最有趣的就是猜测未来的交互方式。所以,下面我就把我对于超网时代的交互思考和大家分享,当然这只是我自己闷头想的结果,我非常期待有机会在群里和大家讨论。 超网时代最大的交互改变,一定首先是对象的改变,从过去的手机,电脑,变成,音箱,机器人,售货机,门,冰箱,甚至鞋子,手套。这些交互对象的改变导致最大的外延之一,肯定是反馈形式的改变,过去主要的反馈形式是视觉反馈,也就是说,是手机屏幕的图像根据你的操作改变了。但是,未来,当我们的交互对象是门的时候,他也许不需要屏幕了,而是采取更天然的交互形式——物理反馈,比如门开了。当我们的交互对象是音箱的时候,反馈形式最自然的是听觉反馈——它和我们对话了。 这样的交互形式增加,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改变,我们和目标的交互距离改变了,过去,我们的手机屏幕离我们10cm, 现在你的机器人离你2米远,交互距离的改变会带来一个很有趣的副产品:隐私性。我们看手机的时候不太担心别人看到我的内容,但是,当我和一个机器说话的时候,全屋子的人都能听见。正是这个差别,让用老罗的TNT做PPT几乎变成了段子,这个时代交互的内容,和引导性需要重新被设计,也许是你懂我懂的暗语,也许是一个隐晦的手势,也许是特殊的偏光加密眼镜等等,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巨头很我们一样,在这个荒原上都要重新摸索,这就是最大的机会。

距离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交互时长,手机的交互时长是非常长的,刷手机刷一天的朋友遍地都是,但是和音箱说一整天话的基本会被当成傻子,而时长这个变化非常关键,目前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中一大半是以时长占领为总核心的,包括社交应用像微信, Facebook;包括游戏,视频,阅读,甚至电商,延长用户使用时长是这个时代产品的核心设计理念。 但是,超网时代可能就不同了,用户的交互时间也许是按秒算的。这就导致,传统的许多互联网商业逻辑完全要改了,精准,高效,高价值也许会变成超网时代更重要的商业逻辑,这个商业逻辑底层对于推荐算法,猜测算法的精准度要求也会变得前所未有的高。当然,超网不一定就意味着短时长,如果有空气投影仪,或者眼镜的技术足够成熟,交互时间会再度变长,毕竟有随身的80寸电视,谁会再去看小小的手机呢。但是从目前我看到的技术来说,适合长交互的超网设备还不成熟,所以,可以判断在超网的最初5-10年里,短交互是必然的趋势。 另外一个有趣的改变是超网时代的交互地点,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巨大的副产品是线上流量对于线下流量的侵蚀,所以淘宝上的网店流量越来越高,线下的实体商铺流量越来越低,但是在超网时代这个逻辑也许也会改变。如果在我进地铁的时候,墙上的屏幕问我早饭想吃什么,选好之后刷脸支付,然后进站的地方自动把我选的早饭送到我面前。这个时候我还需要外卖吗?我在快消品公司工作过,那个时候的经历告诉我,消费被满足的时效性很大程度上优先于商品的质量,通俗的说,点个你很满意的外卖要1小时,旁边就有马上能吃的一般般的饭菜,你会为了好吃的等这1小时吗?很多人是不会的,所以,当实时交互更方便之后,人会懒到连弯腰拿个商品都不愿意,最好的,就是在我必经之路上,正好落到我面前的那瓶饮料。这会让商业地产,线下的商业组织方式和供应链有一个巨大的变革,当然,这个会需要更长的时间。

和交互相伴的一定是流量,这也是每个时代商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对于超网时代的流量最直观的猜测就是大,巨大。基本的算法是这样的,以中国为例,移动互联网时代,按统计一天看手机的时间是1-2小时,渗透率55%;回到2010年,那个时候互联网的平均使用时间是0.3小时,渗透率30%左右。粗略算一下,移动互联网这8年,用户使用时长增长了8到13倍,粗略的算增长了10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就是这10倍左右的增量支撑起来的。 而超网呢?超网理论上来说人是不掉线的,也就是说人均的平均在线时长会延长到10小时以上,超网的最终覆盖是以地理范围为特点的,也就是说,不同于移动互联网,很多超网的设施是公共设施,它能有效的渗透到很多的穷人和不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群,这种渗透意味着什么,拼多多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如果按照70%来计算渗透率的话,超网会带来移动互联网10倍以上的流量,这还是中国的情况,考虑到更多的世界不发达国家,我估么着超网最终会是移动互联网流量的20倍以上。这意味着什么呢,苹果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赢家之一,对比2009年,市值翻了10倍,Google翻了7倍,Facebook 10倍,腾讯12倍,正好都在流量总变化倍数的附近。所以如果总流量再翻10-20倍,头部公司的市值也应该有同比例的提升,而创业公司的机会也是同样。 超网时代流量的第二个特点是是维度的变化,过去的流量基本是单维度的,或者主要是单维度的,当用户的手机上开着一个APP的时候,别的APP很少共享用户的注意力。而在超网时代,交互的信息是多维的,当你正在看着公共屏幕上的交通导航的时候,旁边的小音箱突然告诉你:“兄dei, 前面5米就是你最喜欢吃的汉堡,现在打折中”。这就是反馈的多维度,他们会彼此争抢人的注意力。

同时操作也变成多维度的了,互联网时代,你只能同时操控一只手机屏幕,超网时代,你对着空中随便挥舞一下预定手势,可能就有几百只传感器收到这个信息和你交互,那场景是怎样的呢?挥下手,三百个屏幕一起跟你Say Hello, 实在是有些酸爽。这些多维的,跨设备的交互,就让原本的程序不仅需要考虑自身,还需要考虑环境和其他的设备,这种跨场景的程序交互将会非常的有趣。 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是被某个APP独占的,而用户在APP之间切换的成本比切换网页高很多,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竞争呈现比互联网时代更多的竞争性,巨头的垄断地位也更加清晰,但是在超网时代,注意力是很容易在面前的车子和1米远的屏幕之间切换的,所以,一次完美的体验非常需要各种设备之间的配合, 而流量可能就会以前所未有的合作性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衡量,分配,利用这些流量就会变成一个全新的有趣课题。 超网时代的流量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就是被动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最熟悉的被动性交互就是手机的通知栏,或者短信电话。这是一个稍微过界一点就会被用户极端讨厌的交互机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创造性的发明了各种文案来让这种交互看起来不那么讨厌,甚至手机厂商还专门开发了对抗手机通知栏的各种机制,才让这个交互在今天达到某种平衡。但是在超网时代的初期,就如同移动互联网初期一样,滥用被动性交互争抢流量,一定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也许当某天我们走上大街,发现全世界的屏幕都在争先恐后的叫着我们的名字然后展示广告的时候,我们就真的可以确定超网时代到来了。

凡举流量,最核心的地方一定是流量的沉淀点,用户名单,网站,APP,公众号,就是各个时代的流量沉淀点,流量流量,不去沉淀总会流过去的,所以超网时代的流量沉淀点也是最有商业价值的锚点。这种沉淀点也许是一些内容池,也许是一些算法逻辑,也许是我们一直习惯的交互点,这部分的内容我想的还不是太成熟,一些想法期待和大家一起在群里讨论。 其实这个未来新世界的样子,就是我们在研发TARO这个产品的时候不断思考的结果,TARO是世界上最可靠最便宜的AI自动拍摄机器人,他能够自动追踪目标,自动拍摄,自动剪辑,在旅游,教育,体育,视频拍摄上都有广泛而巨大的用途。它会是超网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会是超网时代大家最先见到和使用的代表产品之一,关于它和超网的关系由于专利保密的问题,我今天就不详细介绍了,但是这是我创业以来感觉和未来大门最近的一次。 其实我知道,大部分的人都对未来没有那么关心,能够读到这里的一定是和我们一样期待未来,憧憬未来,也期盼着未来红利的人,所以欢迎你和我们一起讨论关于未来的情景和可能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梦凡,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ysmvp.com/fenxiang/20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209707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