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焦虑如何缓解,90%创业者都应具备的长期主义 梦凡 • 2022-10-08 17:44 • 阅读 你好,我是光合。最近跟很多生财有术私董会成员聊的比较多,很多启发断断续续的分享在了星球和群里,这里节选一部分分享给大家。关于创业者的焦虑、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团队规模化、以及品牌和流量成本。本文首发于生财有术知识星球01创业如何不焦虑?做事考虑对错,不考虑得失这是一位休整了 9 个月的私董的感触,在 9 个月的休息时间里,以局外人的视角旁观团队做决策,不提建议。回顾过去,那些对的决策,都是没有考虑什么得失,都是考虑做对的事情,业绩就会飚;那些做错的决策,都是一开始就错了,考虑得失,自以为是对的,自己说服自己这是对的。自以为没有迷失,稍微拉长一点时间,就知道自己迷失。现在更多的要求自己只考虑对错,不考虑得失。觉得对就去做,不对就不做,能做成就做成,做不成就做不成。关注眼前的得失,很容易不坚定那些对的,人太容易给自己找理由,说服自己这是对的。只要稍微就事论事去分析,基本的常识就能判断。做觉得对的事情,结果往往会是好的。人静下来,心就比较安,然后就会得到一些东西。判断对错,靠常识就够了。以前为什么会焦虑,私欲太大,欲望就大,更多考虑的是得失,总是想实现目标,盯着目标,定了就去干,执行力很强,没达成就焦虑,对未来也焦虑,但是就忘了那些长期的东西。每个月定策略,完成当月的目标,去冲,完成了有限游戏,但是商业其实是无限游戏。有限的游戏就会搞活动、促销,把当月的目标实现,那就没有考虑到很长远,经营方式就会变了,就会急功近利,就会影响到客户,影响自己和组织。很多当月的决策看起来是对的,但其实是有问题的,结果才会在后面几个月出现。考虑得失,判断就会出问题。决策不可能 100% 正确,我们能比别人高一点就很厉害了。怎么高一点,就是考虑对和错,不要考虑得失。考虑得失,就会焦虑,就会跑偏,私欲强加进去,说服自己。有一种说法叫「太忙的人不能成功」,人为什么会那么忙呢?就因为不知止处,不知至善之地,所以就到处把捉,什么机会都不愿错过。其实只要志有定向,清楚自己的使命,就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日积月累,自然水到渠成。赶风口,要判断对错,不要判断得失。大多数人是根据得失赶风口,一段时间后发现一地鸡毛。成功是一种时间现象,因为我们总是低估成就一项事业所需的时间,所以总是焦虑,心不定,心不静,心不安,总是做乱动作、废动作,这就是学习和理解「止定静安虑得」的现实意义。02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独特的方法论以前我做 B2B 业务比较多,发现 B2B 业务有个特点,核心是卖方法论。所谓 B2B,就是在你能提供某个领域比客户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解决方案,这个逻辑成立,商业模式才成立,客户才会买单。之前也整理过一个 B2B 的业务逻辑:世界观,方法论,产品线,案例库。先有世界观,对世界、社会、行业、客户有更为深刻的洞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再有方法论,基于这样的洞察和自己的认知,形成一套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最后再有产品线,把方法论产品化,就变成了你的业务和产品,从底层就是领先别人的,能提供更多价值的。B2B 客户大多数是理性决策、多方决策、长周期决策,就意味着你要先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上说服客户提供更多价值,他才会更加接受你的产品。然后变成一个成功案例,复利产生,周而复始。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只有 B2B 业务是这个逻辑。因为 B2B 需要很强的方法论和很优秀的案例,你需要这两样东西来说服客户,大家都很聪明,不能降本增效干嘛采购你。后来发现不管什么样的业务,B2B 或者 B2C,都是世界观、方法论、产品线的逻辑,也都是降本增效的逻辑,只有产品和服务形态不一样。在用户端,逻辑是一样的。这个降本增效的方法论和产品线,也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你现在的业务、产品有没有沉淀下来不同于别人、效率更高的、成本更低的打法?这个是个很好的业务自查的问题。尤其是做知识付费、培训、孵化类的业务。所谓谁的玩法很牛逼,谁的打法跑通了,说的都是方法。03经验不能复制,方法可以复制在广告界有个现象,老板退了,公司就差不多倒了。大多数广告公司都是靠老板的经验和方法去服务客户,一旦老板肝不动了,增长就停止了。在大多数快速壮大的创业团队中,这个现象也非常明显。老板带着几个人把业务干起来了,跑通了,这个时候需要扩张、规模化。但是招了一批人进来,发现人效也没提高,反而降低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管理而非业务上,于是开人、调整业务,反反复复。业务跑通、干成,靠老板自己就可以了,靠团队也不行;业务规模化靠团队,靠老板自己干不成,规模化其实是通过团队去拿结果。这个时候,有方法就有复制团队的基础,光有经验不行,因为经验没法复制。大多数经验存在于老板的大脑中,基于这些经验,他可以快速判断业务、去做执行。但这个思考过程是个无法严明的黑盒,还有一部分老板说是直觉,这些都无法复制。这样的经验需要抽象出方法,有了方法,普通员工就能按部就班学习理解,慢慢掌握,提高他积累经验的效率。这个方法不单单是业务方法,还有工作方法,具体可能是很多培训资料、SOP、课程、书籍、文章等等。总之,是那种可以沉淀下来,并且可以简单复制的方式。总之,一定要把方法沉淀下来。业务跑通靠老板,业务规模化靠团队,团队要干成,除了人本身,就是靠方法。04品牌与流量成本品牌是用来降低成本的(本部分观点节选自华杉老师)。第一是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不仅仅是流量成本,更多的是议价能力,包括上下游、用户端,产品、价格、渠道、推广;成本的背后更多的是议价能力,很多竞争力归根到底是成本有竞争力;第二是降低顾客的选择成本;很多产品对用户来说是信息不对称的,他不懂,也不想花时间弄懂;不知道选什么,就选大品牌;有品牌,大概率不会出错,选择成本的背后是信任成本;第三降低社会的监督成本。社会需要品牌来降低监督成本,一靠品牌管,二靠法院管,依法治国和依品牌治企业。品牌越大,监督成本越低。所以犯错不要搞公关洗白,立正挨打改正就好了,越洗监督成本越高;一个正常的经营,应该是流量成本越做越低。如果你的流量成本越做越高,那一定是你做得不对。这就跟我们个人的事业一样,随着我们的能力和人脉资源的积累,我们的事业会越做越顺,所谓「吃得开」,也就是流量成本越做越低。再降一等,以找工作为例,我们刚毕业的时候,如果不是名校毕业,找工作,或者找一个好工作,比较难 —— 流量成本很高。随着我们在公司和行业里崭露头角,换工作就很容易 —— 流量成本降低;甚至总是被猎头追着 —— 流量成本为 0;人家承诺换工作还给签字费 —— 流量成本为负。但是,也有一些越混越差的人,走到最后找不到工作了,从职场出局了。这是全社会的问题,还是他自己做得不对呢?企业和人一样,应该越来越吃得开,路越走越宽,如果越走越窄,就是自己做得不对了。做企业和做人完全一样,一切成就都是积累得来,流量也是积累得来。因为你做了那么多事,积了那么多德,投了那么多资,最后大家都认你,你的地位不可撼动。一时的流量红利,只能管一时,不能基业长青。这可能是个跟大多数流量打法不同的思路,可以拿这个问题自检下现在业务的打法,流量成本是越做越高了,还是越做越低了?如果想越做越低,应该怎么做?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生财有术」和 20 万读者一起「谈钱不伤感情」▼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梦凡,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ysmvp.com/fenxiang/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