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加,对于本民族传统居住文化的自信心也在逐步建立。特別是最近几年,一批非常有影响的新中式建筑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北京的四合院与苏州园林宅院是別墅中的两大融合表征。

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对建筑需求的变化。新中式建筑不仅在文脉与中国传统建筑一脉相承,而且更重要的体现在对传统建筑的发展和变化上:既很好的保持了传统建筑的代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因素,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功能使用,给予重新定位。

新中式建筑的集体爆发带给国人很大的振奋,不仅在文化上被广泛支持,在被市场认可的程度上,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式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居住求“静”与“净,讲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新中式建筑就是应用现代手法营造以上意境的建筑。

新中式建筑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空间结构上有意遵循了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延续了传统住宅一贯采用的覆瓦坡屋顶,但不循章守旧,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建筑色彩及建筑风格,能自成特色。

新中式风格更多利用了后现代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另一种民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出现。新中式风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提炼,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以体现。


新中式建筑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两大派系:北方的合院派和南方的园林派。北方的合院派建筑在外观上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灰色坡屋顶、筒子瓦及一定高度的墙院围合方式;材质上多选用地域色彩浓厚的灰砖,形成雄浑、宏大的气势;空间结构上则是尽可能多地设计庭院空间,以追求四合院的全包围形式。




南方园林派则以其“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精致的景观和空间处理手法独步天下。该派建筑多以苏州园林为主要传承对象,亭、台、楼、阁、轩等也多仿造苏州园林样式。景观营造手法借鉴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处理方法,如借景、框景、对景、隔景等。白墙青瓦、高大的马头墙、飞檐是建筑中的突出特点。整体建筑形象可用“粉墙黛瓦”来形容,如同中国水墨画,淡丽清雅,诗意油然而生。空间结构上有些采用类似四合院形式,但院落偏小的“四水归堂”全包围形式。



南方: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最重要的流派之ー,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微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


特征
1、更多现代生活流线的创新之笔,如外庭院、下沉庭院等,让中式建筑以一种更自然、更现代、更具生命力的品相出现。

2、结构上有意遵循了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延续了传统住宅一贯采用的覆瓦坡屋顶 。


3、不循章守旧,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建筑色彩及建筑风格,能自成特色。


4、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




5、传统建筑布局方式;尽可能多的设计庭院空间。


6、外形白墙青瓦,高大马头墙,飞檐出挑。


7、地域色彩浓烈的灰砖;白色涂料。

8、通过现代材料与手法修改传统建筑的各个元素,进行演绎与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