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在短视频带货还可以吗能赚钱吗,带货小白进阶到直播服务商的赚钱经历分享
都说抖音像个渣男,刚开始做的时候给你点甜头,真的开始了又不带感情。我们就是在抖音上赚到一波钱之后,就一直在跟平台暧昧到现在。
从19年从0开始做短视频带货,之后一直做付费流量,期间经历过抖+、feed、千川,各种时期各种投流工具的演变。dou+时期算是抓住了第一波抖音带货的红利,连续上了好几天带货榜单,扣除流量成本和分红之后,最后盘点利润剩下20来万。后面尝试抖音IP,不仅没做起来还把之前赚的都亏进去了。
继而尝试feed,在把一个单品跑出千万gmv的之后,彻底认定了付费这个赛道,继而开始承接代投和代运营业务,从打品团队逐渐转型成服务商公司。
这篇文章主要就是来分享一下这几年我们在抖音上赚钱的经历,以及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在抖音上容易踩的坑。
目录
一、入局,豆荚带货
二、受挫,IP打造
三、再起,鲁班打品
四、转型,千川代投
五、给抖音玩家的建议
一、入局,豆荚带货
19年从图文自媒体转行做短视频。从不会剪视频,不会开橱窗,到后面一天两万单,供应商差点发不出货。最后项目结束还余了20多万。
在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成型的量产内容的sop。也明确了付费买流量卖东西这门生意的核心逻辑,为之后转型打下了基础。
1. 因缘际会,入局抖音
19年之前,我在一家上市公司做市场营销。公司跟我年纪差不多大,体系庞大且传统,晋升无望,就出来自己找点事情干。
我合伙人当时在做图文类自媒体,也在准备新的项目。当时抖音正在快速增长期,加上合伙人之前在抖音做过晒单玩法发现数据特别好,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做短视频带货。
由于我们之前主要是接触图文自媒体为主,别说怎么剪视频,我甚至抖音都没下载过。但是做抖音,不会剪视频那肯定不行。
于是就指望能通过招员工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盲目开高薪去找有经验员工。那个时候一天面试20个人,把觉得还可以的都叫过来。但是自己终归没办法驾驭这些员工。
花半个月时间找了20来个人,不到两个月就全跑了。这是在抖音被上的第一课: 想要做抖音,指望不了别人,只能自己上。
2. “人工”智能,量产视频
不过好在,跟着员工学到了一些操作,成了自己入门短视频制作的基础。
在网上自学了一些剪辑和分镜的相关知识。自己剪辑没问题之后,就利用这点知识,制定了一连串的培训-找素材-混剪的流程,量产剪辑。
我去厂里低价招想做办公室的员工,这些人比较老实而且人力成本非常低。简单的培训后,基本可以做到日产几十个视频,最高记录单员工一天可以产出80多个。
之所以只需要简单培训,因为那个时候对视频的质量要求不高。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负责的板块,整条视频量产流水线就能跑起来。
sop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制作一个视频的流程全部拆解出来:在选好品之后,一找卖点,二定文案,三定脚本,四拍摄,五整理素材,六剪辑。
因为当时做的没那么正规,并且拍摄能力不那么强,所以我们大部分的视频都是用网上的素材混剪。所以省去了拍摄和脚本这两个环节,剩下的就很简单了。
文案和卖点同样先用同行的,同行就是最好的老师嘛。最后剪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素材进行无脑的拼接。当时剪映电脑版还没发布,我们用的是pr(Adobe Premiere)。
有人可能觉得pr更难,其实pr基础操作是非常简单的。用上快捷键以及批量导出的功能,就可以实现单一工程文件按批量剪辑。再配合字幕工具(Arctime),转译工具(网易见外),综合效率是剪映的好几倍。
因为是流水线操作,批量混剪,所以每个员工在操作的时候几乎可以不消耗脑力,只要操作就可以了。加上这些员工很多本身就是工厂出来的,非常适应这种纯执行的操作。
所以效率非常高。我跟合伙人开玩笑,说这是真·“人工”智能剪辑。一个不到10人的团队一天可以展出几百条视频,两三天下来基本就能“撞”到一个爆款视频。内容问题勉强解决了。
3. 流量付费,持续高效
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内容,流量肯定是不会那么好的,偶尔也有爆款的概率,但是不确定性很大,和靠天吃饭没啥区别。所以我们选择了付费流量。当时抖音的商业系统还没那么完善,主要的付费推广渠道还是dou+。
在视频挂了橱窗的情况下,是可以直接投dou+选择“订单成交”的,操作非常简便。即使是一个标签不是特别垂直的信号,选择系统推荐去投订单成交,也有可能有不错的效果。视频生产完之后,会有人专门负责把其他人前天或者是当天剪好的视频挂小黄车,然后投放出去。
当时投dou+也有一套流程。因为那时没有相关工具,所以就纯手工统计。每隔半个小时去记录并且计算一下,投出去的消耗以及产出。投过dou+的朋友都知道,每投一次都会生成一条提醒。我们就是根据这个链接进去统计数字。
所以我们在测试数据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要做一个非常复杂表格,哪个账号投了几个视频,哪一笔是哪个视频,这个视频投的是什么,这个时间的数据怎么样,投放的选项是什么。
普通投放记录表
大投记录表
一旦发现roi(投入产出比)高的,就开始就开始跟投下一波。虽然一个视频可能只测试投一两笔,但是架不住账号多,统计的同学基本要靠轮班来盯数据。并且当一个视频起量之后,就准备预算大投。
小笔多投的方法。比如说投1万块钱,我们是投20个500块,这个时候就一边投一边计算,手忙脚乱。
多笔投放。在大投的时候,就我们自己上。因为dou+的数据不可控,一个不小心空跑两个小时,前面几个小时赚的利润就全都没了,所以必须得有人盯着这个账号。
两个人轮班倒,一个白班一个夜班,24小时盯着计划。因为经历过dou+投放的各种粗糙,后来用上了巨量引擎的广告系统,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真好用,自动帮你统计数据、实时计算,还能给你各种反馈。
4. 对抗平台,暴利但不稳定
那个时候,每个运营手头几十个号,1个账号1天发10个视频。办公室架子上还囤着一堆手机,万一被封号了,就立马替上。
用这种方法去薅流量,账号和粉丝根本不重要,只要能出单就可以了。找到一个爆款视频之后,对其进行稍微的修改,又可以成为下一条爆款视频。只要这个品还可以做,就可以一直跑。一个品最短也有一个多月的生命周期。
这种玩法就是19年非常多带货玩家在传的豆荚玩法。当时我们打爆的第一个品是刮毛器,这个品本身比较小众,但是在抖音上效果特别好,因为可视化效果非常好。
但是因为使用场景很小,只能用在毛大衣上,所以卖出去之后差评很多。为了打这个品,供应商废了好几家店。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钱可以来得这么快。在起量的时候看着抖音账号里面的数据跟码表一样往上翻。
虽然数据很好,但是这套玩法其实并不可持续,而且跑起来非常的折磨人。而且这种玩法现在已经很难跑了。一是因为平台对内容的是内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从19年到22年,现在平台的内容体量和当年已经不是同日而语。对那些简单混剪出来的劣质内容,抖音用户已经脱敏了。
二是账号问题。每个人可以实名认证的账号是有限制的。我们当时的解决方案不那么正规,所以后来遇到了很大的空缺,没有那么多账号充当敢死队了。办公室里还存着一大批二手手机,但是已经没有新的账号了。
还剩下一堆二手6S
三是审查。其实当时很多人都在用这种怼量的玩法去耗流量,平台方其实都是知道的,一直采用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因为需要我们这样的羊毛党玩家去给平台冲量。
但是不可能让我们持续做下去。因为这种低质内容本质上是在对平台生态是一种破坏。每隔一段时间,平台都会批量给我们封一次号。有可能前一天跑得开开心心,第二天数据还没记完,号已经没了。
如果走的是淘宝联盟,那佣金还可以提出来。如果是抖音精选联盟里面的品,佣金就跟着账号一起消失了。现在的审核比之前严格了好几倍,以前的视频放到现在过审都难。
后面我们也尝试过各种规避风险的方法,比如线上成交几万单,但是每单佣金只收一分钱,就少号没了也不心疼。然后次月找商家线下结算。这里其实非常容易踩坑,因为线下结算本来就是为了避开平台规则做的违规操作,并没有特别严格的制度约束,一旦对方卷钱跑路,一点办法都没有。不仅浪费了时间,一分钱都没赚到,还白白亏了大量的推广费用。
5. 阶段复盘
这个阶段是踩坑最多的一个时期,毕竟是从0开始,大部分新手会踩的坑我们都踩了一遍。这个阶段也是我们赚到第一桶金的时期。因为平台初期的规则不完善,粗暴的捞了一波。
在我们把这个玩法逐步放掉的时候,总的盘算了一下,跑了500多万的销额,结算成佣金,再减去投放费用和各种成本,最后到手还有将近50w的利润。
只要一个品爆了就能赚不少钱,每天的投放消耗和人员工资,都是持续且不可避免的成本。等一个品打不动了,其他品还没起来的时候,整个人都会陷入了持续的焦虑之中。
再加上平台不断在变化,这个玩法越来越难,每天都要想办法对抗平台和算法。后面的转型可以说是不得不走出的一步。
这里简单总结一下这个阶段的一些收获:
1) 做抖音,认知得到位
抖音和早年公众号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除了内容形式不一样以外,最大的区别在于,公众号更像一个工具,做的好不好都不影响企业本身的生意。
但是做抖音是一条战略线路,是可以影响一家公司生死的。就算是成熟的公司抖音,也要当作创业项目来做,一定要自己下场。
如果觉得可以随便安排两个员共就做好,那你可以想想,如果他能帮你做起来,他为什么不自己去做。
员工的目的只有工资,除非是非常强的领导天赋和人格魅力,不然员工他不可能主动追随你,跟你感同身受,自然也不可能帮你把项目跑起来。
我们刚开始做短视频的时候第一脚踩的坑就是这个。所以后面每次转型的时候都是自己先研究,等mvp(最小可行性模型)跑出来之后,再流程化然后交给员工。
想做好抖音,一定要负责人自己上,调动足够多的资源,下足够打的决心。
这一点认知没到位,抖音基本是做不起来的。
2)团队流程化,用量解决质
项目初期,缺乏行业高端人才的时候,可以拆解核心业务流程,设置流程上下游岗位,用人力解决人才问题。
3)对抗平台,能免则免
非必要的情况下,真的不要去对抗平台。虽然看起来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拿到结果,但是这种结果是不可持续,不可预测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能玩了,等结束了之后大概率什么也留不下来。赚到钱了还好,如果钱也没赚到,那就白白损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
对抗平台的本质是想走捷径,过去很多规则不完善的时候尚且能玩,现在的环境下如果还想着走捷径,很容易加速失败。
4) 流量付费
付费买流量的本质是花钱买加速器。
本来一个视频只能出个位数的单,但是我花钱买了几万流量,出了几十单,不仅可以很快就计算出投入产出比,并且可以根据投放结果,看到更多点击、互动等数据反馈。
原本只靠自然流量拿到这个结果,可能要一两周。然后再根据反馈进行下一步操作。但是付费加速了这个周期,让我们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拿到确定的结果,从而做出相应的对策和调整。
就好比大家原本都是路边开店的,做路人的生意。这时候有一个人跑到地方电视台打广告,全城人都成为了潜在客户。自然会比其他人更快把生意做大。
有人开了头之后,其他人肯定会跟上,都去打广告,这时候不投广告只做路人生意的,肯定就很难生存了。所以我们在当时就认为,付费流量在未来一定是趋势。
二、受挫,IP打造
所有做内容的人,都有一个大v梦。想靠自己的双手做一个牛逼的账号出来。
尝试去做专业领域的ip账号,然而天不时地不利。甚至在最开始就犯了个很低级的错误,注定了最后惨淡收场。
在带货有了起色之后,我们去尝试做其他方向。
通过关系找到了一个本地的健体达人,他的履历很牛,是全国级别的健体冠军。我们合作方式也比较简单,就是各自负责专业的事情,他负责专业人设,专业知识,我们负责做抖音,包括拍摄剪辑之类的一系列。
当时觉得既然要合作就真诚一点,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其实后来回头看,后面的失败在这里就已经埋下伏笔了。因为不管怎么看都是我们这边的投入更多,但分成方式,却采用的是5-5的形式。
另一个很严重的失误,现在回头去看都觉得好笑。生财第一期抖音大航海,上的第一课就是关于定位的。我们当初这个项目,就是栽在了定位上。这位大佬是健体冠军,就连品是跟着他练的徒弟,也是冠军级别的。
教练的部分证书
但是因为我们当时做IP是想赚钱的,所以给他定的人设,是想让他给小白做健身知识。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健体和健身其实是两码事。我们平时去健身房锻炼叫健身,健美则是专业级别的锻炼,一般特指古典健美,就是那种把肌肉练得非常大块的。健体则是间于健身跟健美两者之间,还有个成熟,叫健美先生,兼具观赏性和很强的专业性。
于是就出现了非常大的矛盾。他讲的东西小白根本听不懂。给小白定制内容,他又讲的不够细。定位问题没有搞清楚,导致后面制作内容的时候,内容方向反复横跳,一下输出小白内容,一下输出专业内容,流量起起伏伏不稳定,虽然最后做到了将近十万粉丝,但是赞粉比很夸张,1:3左右。
只看数据垂直度高的吓人,实际上定位很不明确,都没办法用一句话形容目标用户。粉丝里面小白粉和专业粉还有健体爱好者粉,都混在一起。
如果明确了定位,其实就明确了变现方式。
但是我们当时两个都没有想清楚。到底是去做专业的人设吸引学徒,还是去做小白人设批量授课,然后开线下班。
这些都在我们都想到了,但是都办法很好的定下来。想着等粉丝再多一点再开始变现。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失误。
讲道理,我一直做付费流量,每个号都是从0粉就开始带货,不应该出现这个问题,但无奈当时认知不够深,该踩的坑还是义无反顾的踩了进去。
这个项目前前后后折腾一年多,在账号终于有起色开始快速粉的时候,他自己的健身房和合伙人出了纠纷,店铺关门了,连拍摄的场地都没有了,合作自然特进行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开始准备变现已经来不及了。最后设备+人员+投流,一共亏了二十多万。
阶段复盘
这个项目可以说在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结局。定位不明确,变现太晚,合作方式太简陋。
这里简单做总结一下几个收获:
1)定位是账号的地基
做帐号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这个号的定位是什么,变现方式是什么。内容形式,拍摄风格这些都是细节,都可以调整,但是大的方向一定要在一开始就定好。
否则等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之后再去思考这个问题,很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抖音网红年年换,因为定位死的占一半。
2)变现一定要趁早
如果是靠广告变现,那就专注做内容,投点钱把粉丝做起来,当然这条路现在是比较难的;
如果想带货,直接开店,0粉就能开橱窗,从第一个视频开始就能赚钱;
如果想靠知识付费,那就把定位和内容做好,配合适当的投放,从第一个粉丝开始做转化。
千万别想着等粉丝大了再考虑,你的团队很可能撑不到那一天。
3)合作一定要规范
因为前期的疏忽,导致项目中后期一直是我们在单方面投入。他只要配合拍摄就行了,我这边则是要出人出设备处投流费。最后亏一塌糊涂。
其实不单单是和达人合作,抖音是个比较年轻的平台,上面以合作的名义割韭菜的人特别多,合作之前谈好细节,签订合同,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踩坑和扯皮。
别觉得是朋友就不好意思提签合同,有法律保障,对双方都是一种保护。合作起来也可以更放心。
4)拍抖音用手机行了
这个内容是正文没提的,单独领出来讲,是因为和主线没啥关系,但是确实很多人都容易踩这个坑。
我们开始拍视频之后,因为不太懂,拍了几条视频之后,发现视频要么很糊,要么是颜色不对等等。问了几个人之后,觉得是设备的问题,于是买了非常多的设备,高质量录音机、无线麦克风、手持冰灯、球形灯、环形灯、数码相机、全画幅相机等等。
后来才知道,画质不好主要是光线和工程参数的问题。光线和参数搞定了,就算手机拍,也能拍出非质感不错的效果。
所以新手做抖音,真的不要急着买设备,手机就够了。小成本跑起来,先把基础的模式跑通了,有收入了,再去考虑升级设备。
做短视频,玩的是注意力经济,好的剧本比一个好的设备重要一万倍。
三、再起,鲁班打品
从视频带货转型直播间,从dou+粗犷投放转型feeds流专业投放。跟着平台吃饭,就得跟着平台转型。踩了一遍直播带货的坑之后,交了一堆学费之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短视频带货上。
但是投放系统已经升级了。赚的不多,但是收获很大。到了20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尝试转型做直播。因为我们发现短视频带货的效率越来越低,商业流量都去直播间了。
一个明显的风向是,抖音扶持直播的动作越来越多,包括流量划分、部门调整、整合营销系统等等。越来越多的直播间开始冒头,越来越多的同行开始去直播掘金。
没有办法,我们既然是跟着平台混饭吃。平台调整,我们也只能跟着调整。所以又从0开始做直播。但是问题马上又来了,我根本不看直播。对我来说直播和短视频,虽然在同一个平台上,但几乎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怎么办?交学费咯。 花钱去找做的好的人学习。
当时很流行各种技术流,什么卡广场、爆粉、爆视频、快速起号、无人直播等等(其实现在也存在,七天螺旋起号,随心推定点投什么的)。
这些技术我们当时学了不少,有一些是真的有用,也只能玩一阵子,根本不持续也不稳定。
当时我们以合作的名义签了一个女主播,她自己折腾了不少类似的技术。比如说,用效果特别夸张的视频去引流,当时打的一个品,治便秘的,效果吹的特夸张,样品其实就是一种中草药,吃了让你拉肚子。
但是视频呈现效果特备好,加上平台对功效类的内容管的还不严。于是就准备几个账号,每天发200多个视频,一旦哪个账号有视频爆了马上开播,去接住这部分流量。尝试了一个多月,就爆过4次。
其他大部分时间,主播就在房间里面,练习话术。当时的话术体系也不完善,怎么有气势就怎么来。于是主播在房间里把桌子拍的砰砰响,我心里在想着这个月的工资怎么办。
另外的一些品
这个阶段学到的所谓的技术流,大多都只能说数“技巧”,而非“方法论”,只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用,可复现型非常差。
后面自己参加了巨量官方的直播培训,以及今年生财的直播大航海,真的感慨,相比之下自己之前交的钱真的太智商税了。直播没有流量,那就付费。
我们找到了本地的巨量中心合作,和他们的运营合作打品。我们负责提供品和资金,他们的运营负责投放。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我在的城市是宁波,边上是杭州,上海和义乌。基本上直播厉害的人才都往这三个地方跑了,所以前两年宁波直播相关的人才非常非常难找。
原先合作的几个主播陆续离职之后,我们的直播其实已经快做不下去了。但是我们的供应链资源还在,不少以前做短视频带货时候认识的厂家和团长在给我们供品。所以我们找到了直营中心,跟他们合作打品,主要是以鲁班的形式(也就是现在的千川图文)。
说是图文广告,实际呈现出来的效果和挂小黄车的短视频是比较像的。也是一个视频,左下角带着链接,点进去之后可以成交转化。依赖的还是用户的即兴下单,所以对产品有一定的要求。
这里可以分享一下我们对于鲁班产品的选品原则:
1)可展示性强。可以是外光新颖,或者是功能效果很明显。比如前文提过的刮毛器,一刮下去,毛球马上消失,视觉冲击很强。
2)在原有品类的基础上做创新。比如同样是茶具,做成了龙的形状。一些年纪大的用户就很喜欢。
3)价格不透明。1688上面成本9.9,但是淘宝上面买59,那我就可以拿到抖音上面卖49。
这类品其实都是工业产品,成本都不高,但是基于功能性和展示性,可以在当时的抖音上卖出不少的溢价。我们当时卖的最好的一个品,是冬天的取暖小钢炮, 直接跑到了千万量级。这个品在冬天的需求真的特别大,但是现在已经不好做了,因为这个产品有安全风险。
还有一些低价运动鞋,九十九4双,还能卖出了60%以上的溢价。当然,算上流量的费用和扣点,实际利润只有20%不到。
当时和我们合作的运营,后来年底直接拿了个内部的优秀员工奖,合作非常愉快。21年宁波本地的直营中心广告部门解散之后,他来到我们公司,成了我们的技术合伙人。
这个阶段,其实很多品的品并没有给很好,本质还是在利用付费+强功效,打擦边球,薅平台流量。随着后来广告法越发严格,以及平台算法收紧,视频过审率越来越低。
比如养生茶,以前过审率能保证在80%以上,现在同样的文案过审率基本不到1%。但是一旦去除了文案中的功效类描述,产品的溢价就体现不了,就卖不出去了。所以21年下半年开始,图文打品的玩法也越来越难了。
阶段复盘
这个阶段的转型虽然曲折,但是又回到了付费做短视频带货的炉子上。但已经开始接触直播和系统投流,还是为后面的进一步转型打下了基础。
这个阶段其实虽然也打爆了好几个品,但是中间有很多试错和曲折,去掉投流和分红,剩下的也就只有几十万。
这里简单复盘一下这个阶段的一些收获:
1)“技术流”不可取
市面上关于抖音的教学非常多,但是大多都是打着“方法”外皮的“技巧”。
方法,就是流程的结果可复现,也就是你跟着一模一样的做,确定能出现差不多结果的,这就属于“方法”。
就和这些教学里说的:你先xxx,再xxx,然后xxx,最后一定会xxx。
但是实际上,你真的跟着做了,却发现没有这个效果,因为这些都只是撞概率“技巧”罢了。某些特定的时刻可以用,可以碰巧成功,平台稍微一变动就死了。
做抖音,没什么“技术流”,能用一时,用不了一直。
想在抖音做生意,要么就踏踏实实做内容拿流量,要么就踏踏实实买流量,或者用资源去换取达人的流量,没有别的路。
这里必须要吹一波,相比市面上的那些无良教学,生财的大航海课程真的是非常非常详细了。里面从定位到变现到内容,面面俱到。
2)紧跟平台步伐
抖音是一个变化非常快的平台。往往你还没有适应他现阶段的规则,他已经开始变化了。这不仅仅是我们这些玩家的感受,内部的员工同样会有这样的感受。
所以一定要保持嗅觉灵敏,时刻注意风向。想在平台赚钱,得先在平台当个好学生。
四、转型,千川服务
从卖货到卖服务。从直播小白,到运营和主播兼备。项目和团队都在朝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曾经在发展过程中被忽略掉的问题,逐一开始浮现出来。
之所以从带货公司转型服务公司,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们原本不是电商商家,也没有自己的供应链和产品,所有的品都是看重之后再去找的。在之前的时期,用户信息差比较大,看到你的信息看不到别人的,一时冲动就下单了。虽然也会有用户跨平台比价,但平台内的电商用户终究实在增多,因此并没有太大影响。
但是抖店出来之后,情况变了。平台内可以比价了,点开一个商品,下滑就能看到同款或者差不多款式的另一个商品。加上平台扶持越来越多商家和工厂玩家入场。于是,价格战开始了。
我们没有自有供应链,之前玩的都是高功效+高溢价的产品。之前的优势在价格差面前荡然无存。好几个产品,同行的售价甚至比我们的成本价还低。根本没有任何利润,更别说我们是做付费流量的,这时候除了亏只能亏。我和同事开玩笑,我们干脆去同行那里进货算了。就是这个,让我们萌生了进一步转型的想法。
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我们团队的运营基因。在走抖音之前,我和合伙人都是运营出生,做过公众号代运营等等。
抖音的广告系统叫巨量引擎,和dou+差异很大,和微信的广点通、大众美团之类的付费推广都有不少的区别。后面这些都只需要把计划建好,把钱冲进去烧就可以了。
但是巨量广告的变动很多,涉及的预算、出价、创意,尤其是用户的标签系统,非常厉害,这也就导致,在抖音投广告,非常依赖广告优化师去操作。
前面说过,我们和本地的巨量直营中心合作的时候,因为在打品的过程中合作的比较愉快,加上字节内部变动,很多城市的本地直营中心的广告部门都解散了,包括我们所在的宁波。他从字节离职之后就加入了我们团队,成为信息流投放的技术核心。
再加上我们之前跑鲁班的时候,在内部带出了几个投手,于是一个千川代运营的团队很快就搭建好了。前两年积攒的一些人脉成了第一波的客户,并且他们在我们这里投放过一段时间之后,陆续介绍朋友过来。包括原本与直营合作过的客户经理,跟我们的关系一直不错,在被调岗去杭州之后,仍然会介绍一些有需求的客户给我们。
另外,因为合作的端口比较多,所以我们自己也在做充值的业务。充值还有代投加起来,每个月都有几千万的流水。虽然利润不高,但是比起打品带货来的稳定很多。
现在我们主要业务就是千川推广的开户、充值、代投。收费一般是以消耗金额抽点的形式。随着客户越来越多,团队逐渐朝着正规化发展。
这个时候曾经被我们忽略掉的很多问题逐渐浮现了出来。首先是内容。因为我们一直做的事付费流量,对内容的质量要求没那么高,所以我们团队内部的这个短板就一直没有很好的补上。
直到现在开始帮客户代投,有时候内容的产出都跟不上需求,只能花高价外包。一方面,筛选相关的人才,努力补上短板。另一方面,也尝试也一些对于的内容供给公司合作。
为了培训主播而考的主播证书
其次是人才供给问题。我们自己培养的优化师,能过试用期的,都要安排去巨量官方考优化师资格证证。但是实际上,招进来10个人,不一定能有一个通过试用期。
人才筛选和培养存在一定问题。毕竟不像前两年一样,随便找个实习生培训两天就能上岗。操作广告账户对每个优化师都有相对综合的素质要求,会操作,懂数据都只是基础,还要适当了解内容生产,知道如何与客户沟通等等。
因此目前正在努力规范整个人才的选拔和培训的流程,努力把公司从“团队”,往“企业”的方向转型。最近从生财资料库里找到不少关于人力资源的帖子,准备恶补一下。
阶段复盘
现阶段遇到的问题其实还是挺多的。都知道转型会有阵痛,但是痛起来是真的烦。
1)做抖音,逃不开内容
因为我们一直在做付费流量,因此对内容没有那么大的依赖性。也因此在流量成本越来越贵的时候,越发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
未来做抖音,一定要内容+付费两手抓。
内容好,意味着转化好、互动好、完播高,意味着自然流量好。
同样一个产品,好的视频素材和垃圾的视频素材,roi的差距可以是十倍之多乃至更多。
归根到底,抖音还是一个内容平台。我们从一开始的短视频带货开始,其实就一直在和平台对着干,用流水线生产的视频,或者强功效的视频去薅流量。但是这种形式绝对是做不久的。
我们现在在给客户做代运营的时候,基础的带货视频产出完全没问题。但是高端视频的制作还是有一些困难,遇到这类客户我们也找的外包,宁愿利润少一点,以此来确保可以给客户带来更高的投产数据。
想做抖音,一定要懂内容。
2)人才很重要,人才培养更重要
前面说过,指望员工帮你把项目做起来,就是异想天开。他自己能做起来,就不会来你这里。高薪请人的结果,大概率就是花钱买教训。
负责人一定要自己成为最懂的人,然后建立一条培养人才的流程。建立一个培养人才的流程比找一个人才更重要。
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故事,在合作伙伴的厂里学习,半夜三点突然被闹醒。原来是他们公司的主播把运营睡了一觉然后一起跑路了,核心主播和运营都是老板一路带过来的,但是老板却没能带出第二个团队,因此这两个人走了整个公司基本就废了。于是老板和主播吵了起来,一直闹到派出所。
一个能让素人主播培训两周就带货的公司,和一个一定要高薪找主播才能起量的公司,注定会有不同的命运。
五、给抖音玩家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赶紧入局
相比前几年,入局抖音的门槛确实高了很多。之前普通人随便发发也有爆的概率,但是现在不靠付费,或者不靠团队已经很难爆了。但这并不影响抖音是时下流量最大,最值得入局的平台。
现在抖音的生态已经足够丰富,电商、广告、娱乐直播、本地生活、知识付费、好物种草、个人IP……不管哪种形式的生意,都可以在都应上面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建议所有自己在做生意的小老板、想做副业的朋友、想做一个新项目的朋友,都来尝试一下抖音。至于如何入局,我买过市面上大部分的付费课程。生财的两次大航海绝对算得上是真正的高质量教学了,生财的圈友都是可以直接领取这两份课程的,赶紧偷着乐吧。
趁着现在整个环境不景气,赶紧入局,即使没赚到钱,先低成本的尝试一下,积攒一波经验也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第二个建议:当乖学生
我们和抖音相爱相杀了这么几年(主要是我们在被抖音虐),深知这个平台背后的操盘者野心有多大,也知道他们的目光有多远。
任何花里胡哨的小技巧,比如用大量低质的视频去怼量,用技巧去卡直播广场流量,打擦边的形式强调功效或者性暗示去薅流量,假装真人其实是录频的无人直播,终归都是只能玩一时的手段。抖音的算法升级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对已经有经验的团队来说,可以继续和平台玩对抗,今天被封了号,明天换个号换个套路,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戏。
但是对于大部分新入局的朋友,我真的建议,在抖音当一个乖孩子,踏踏实实选品,老老实实做内容,做视频,做直播,让系统一点点了解你想要的流量,然后把你需要的人群送到你面前。这是你努力的奖赏。
第三个建议:别怕付费
前面写踩坑总结的时候,大部分的坑都是和钱有关的,劝大家别踩坑了白白花钱,现在又在这里说别怕花钱,不是我自相矛盾哈,这是两码事。
抖音的流量池其实是分开的,比如挂了小黄车的视频,会给你推送商业流量,跟你竞争的是那些投了随心推广告或者千川广告的内容;挂了poi链接的内容推送的是本地流量,今年抖音主打本地生活,这类内容的权重会比较高;什么也没挂的则是内容流量池,和你竞争的是那些大v的优质内容。
虽然用户每天都刷很多视频,但是终究是有限制的。在内容流里面参杂适当营销内容。谁的营销内容权重高,或者谁的视频花钱多,就更容易出现到目标用户的面前。
如果你的内容没办法帮你获得大量的免费流量,那就掏点钱做投放吧。养一个制作高端内容的团队的成本,远超出大多数人能承受的成本。我随便报个价,我在宁波,二线城市,一个专业摄影师一个月的工资底薪就是是1w+,专业短视频编剧的底薪是8k+。但是你自己写脚本,自己掏手机去拍成本是0。
很多时候,用一般的内容+适当的付费,比单纯的内容+自然流量,性价比会更高。只要你能算清楚账,自己钱花出去之后,能在多少时间内内把成本收回来,那这笔推广费用就是值得的。
抖音的付费推广门槛也很低,基础的投放方式有dou+和企业抖音的随心推,都是100起冲,高级一点的就是巨量账户,一般是巨量广告5000起冲。
以上,就是本次的分享内容。我在写的时候一边写一边改,因为是关于我们团队这几年做抖音的路程,以及总结的一些坑和建议,总觉得不满意,没办法非常细致的去描述。
说来尴尬,这篇文章几个月前就写完了,但是因为一些要修改的地方,硬是被我的完美主义焦虑拖到了现在。越是不满意就越写不下去。
说起来,其实这也是做抖音要注意的一个点,不要太完美主义。
抖音是一个公域平台,也没什么发布限制,刚开始做的时候不用过于纠结视频的细节,先发就是了,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等下一个视频再改。我就是例子,因为要露脸,所以就很纠结内容细节,不舍得发,因此我自己的账号数据都不太好。但是做带货的内容就没有这个包袱,怼就是了。
在过去的这两个月里,我的团队其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动,原本的技术合伙人出走,老员工和客户流失等等,公司的关系让我无暇顾及太多,自己日更的公众号也断更许久了。
当然现在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一切仍然在向着好的方向走。只要我还没有下牌桌,这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再借用一句大航海里的口号:
路虽远,行则降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祝大家在抖音的流量之海里,一帆风顺,成功掘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ysmvp.com/fenxiang/2091.html